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六十章 大婚(中),兴唐,午后方晴,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兴唐最新章节!
想要温度高,最好用焦炭。复杂的炼焦技术,李威不懂。但知道简单的原理,用粗笨的方法也能实现,将烟煤放在密封的环境,吹送高温进去,原理与朱渠丞的原理相仿佛,让它在这个密封的空间里,自己进行干燥、热解、熔融、粘结、固化、收缩,等冷却后,就成了焦炭。
煤炭什么地方有,记得不多,只知道大同、准北、徐州这几个特大型煤矿。纵然记得了,也埋藏在地下,以现在的技术,想寻找不大可能。如果有这个本事,手一指,某某有煤,有铜,有铁,甚至指到吕宋群岛,哪里有许多铜,对唐朝会有很大帮助的。可惜没有,就算记得准确地形,地貌与后世改变很大,还是不能实现。不过露天的煤矿,现在大约会有很多,又没有人注意过,皆是原始的矿源。
若找到的是无烟煤,又可以做蜂窝煤,不象现在,使用木炭,特别是到了冬天,棉花少,大多数呆在家中,用木炭烤火,皇宫亦是如此。于是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后来陕西为什么成了高土高坡,就因为开发过度造成的。不但土地成了黄土高坡,连同河流都受到了损害。象现在泾,渭,潏,涝,丰,鄗,灞,浐八水绕长安,后世会不会有?没有了,只记于史册当中了!
这样一想,事情更多了。
正在沉思,朱渠丞小心地问道:“殿下,臣此议如何?”
得太子说好,不说好,还是什么捞不到。
“此议甚好,”李威答道,不算是发明创造,可也是改进,特别是这个井字烧石法,会省下许多木炭或者焦炭。因此,立即吩咐侍卫,拿出两千缗钱奖励。
倒是戴至德小声对他说道:“殿下,虽然奶糖出自东宫,然而已经流落民间,不可剥削太苛。”
不大清楚李威底细,可是太子大手大脚,钱肯定不是出自东宫的。
李威呵呵一乐,立即又将诸位宰相喊过来,这一次算是逼出他的潜力,新渠还没有开始,种种利于国家,利于军事的事物,接二连三出现。简单说了一下焦炭的事,高炉炼钢不敢去想,可温度越高,炼出的钢,或者铁质量会越好,不但钢铁,就是瓷器,无论木炭怎么烧,也烧不出高温瓷。有了高温,瓷器才会真正发生脱变。航海出来了,唐朝总要有更多拿出手的事物。瓷器一带而过,没敢多说,主要是讲炼钢。
刘仁轨一听就慎重起来,不但对煤炭,对那个火药也慎重了,甚至派出一些侍卫,做清虚道长的帮手,帮助他研发配方比例。
立即派人下去查问。
然后又商议植树一事,一开始大家很奇怪的,李威简单说了一下,树根固土,又说了渭水流沙,缺少说服力。不过李威的建议大家皆是同意,建议很简单,所有荒山野岭,鼓励当地官吏带领百姓植树,二十年后树木成材,归植树者所有,只有一条规定,砍伐一颗必须补种一颗。没有用强制的办法,百姓愿意则种,不愿意也不罪,以不忧民为准。
有没有作用,李威不大确定,但种肯定比不种要好,如果煤炭正式开采,减少因为烧木炭对树林的砍伐,两相结合,多少对水土流失会有所帮助。
又写了信让梁金柱悄悄回京,是关于爆竹的,黑火药出现了,以国人的智慧,想来爆竹不久后也会出现。让其他商人制作,不好征税,否则是“与民争利”,不如让梁金柱来掘第一桶金。至于交税后,会不会贵,李威不大管了,这玩意儿除了闹腾,增加一些喜庆气氛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相反,会生出一些事端。只是蜂窝煤,打算让百姓自己制作。
于是几天后,满大唐都在找煤。
要是个人寻找,很不易的,即使有,也疏忽了,但是国家去寻,几天后,不停地有消息传来,在终南山,都发现一座露天煤矿。就在这时候,悬赏榜再度被人揭下,又是一名工匠,是兵器监的一名火工,叫康寅,半昭武九姓半汉人血统。
唐朝最常见的兵器,是弓箭、驽,要么就是陌刀,横刀,横刀比陌刀使用的人更多,还有大槊,枪,矛,其他的也有,比如薛仁贵使用的兵器就是矛与枪的结合产物,戟,还有锤,朝廷的仪仗所用的金瓜也属于锤的一种,不一定是圆形的,各种形状皆有,以及象宝塔形的鞭,步兵短兵交战所用的锏,棍也有,民间多用来斗殴,战场上很少见,更少见的是钩、镗、杵等兵器,古时常用的戈已经很少有战士使用了,要么是剑,不是吐蕃的直剑,中原的剑常用来佩戴的,战场上也同样很少实用。
还有一些将领给自己设计了一些古里古怪的兵器,以及一些器械,因此涉及到了螺旋纹。无意看到两个螺纹如果尺寸吻合,通过旋转,会自己上下。没有李威的悬赏,仅是一个好奇的发现。听到悬赏后,开动了脑筋,然后设计出一种器械。
打造一个钢柱,钢尖必须用百炼钢打造,然后上一个紧箍,可以在钢尖磨平后换下来,后面就是钢柱,外表皆是螺纹。再打造一个内圈尺寸相符的铁环,铁环内侧也是螺纹,但这个螺文与钢柱的螺纹必须是一致的。铁环下面是三只脚,立于地面,外围是四个洞眼,插上长铁棒,几名或者几十名大汉推动铁环旋转,将钢柱往下挤压。
李威听到后,说道:“靠!”
这就是原始版的钻机,用在水利上,虽说打一个洞眼,可有了洞眼就能放火药包进去,改进好了,在崖壁上也能打栈道的洞眼,用在民用上,建筑上会有作用,甚至挖水井时也稍作改进,也能派上用场。只有惊讶老百姓的智慧。
但惊喜仅于此,这几样事物发明后,再没有其他人想出什么好方法。不过也远远超出李威的预料。有了这几样事物,至少开采石头难度会减轻一大半。
九月末,因为人力多,财力听之而用,试验很快。不过因为李威出现,大大改变了历史的进程,早期火药出后不久就用在军事上,但因为比例不对,硝与硫的比例几乎是一比一,纵火行,爆炸威力低,所以应用不是很普遍。到了宋朝,出现多种配方,火药武器才渐渐改进。直到清朝后,火药的配方才真正标准起来。
可因为李威要求爆炸力,着重强调了试验各个不同的比例,一下子进度加快了一千年。最后确定下来,硝硫炭三样比例为七十一比十五十四,很接近黑火药爆炸的最佳标准七十四点八比十一点八,十一点三。再说硫磺与硝石纯度不高,也没有办法真正标准。又从粉末状变成了颗粒状,至少让它在某种程度可以与明朝晚期的先进火药相媲美。而且也真正将它当作民用物资,并不是烟花爆竹的玩物,或者战争凶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