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章:魏吴交战,谋曹篡魏,李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谋曹篡魏最新章节!
第七十章:魏吴交战
洛阳大殿之上,才刚刚办完国丧,马上面临着东吴率军来犯。
曹睿召集了文武百官,一同商议抗敌大计。
经过一番各抒已见之后,最后有了三个应敌方针。
一是以钟繇、华歆等三公大臣为首,认为只要不断从洛阳发兵援救,命江夏太守文聘继续据城坚守,准备与敌人打持久战。
其次是曹真、夏侯霸等军方武将建议主动出击,并举当年张辽仅以八百勇士,大败孙权十万大军,威震江东之经典案例,应当挫敌之锐气。
最后则是治理州郡有方,后来被封为关内侯的贾逵则认为位于豫州正南方的濡须口驻有东吴大军,离长江仅四百余里,每有东吴入侵,多是西从江夏出击,要么东从庐江进犯,而我魏军征吴也是从东线淮水或是西线沔水南下。
而处于东西之中的豫州军队一般少参与征伐,只是零零散散驻扎在汝南、弋阳诸郡,守境自保而已。
所以孙权在豫州南部的地盘无战事之虞,因此东、西边境有战事,吴军可以合兵一处全力抗击,丝毫不用担忧豫州中线战场。
“那么贾大人的意思,是否就这样置之不理呢?”夏侯霸质问道。
“当然不是。”贾逵向他作出正面回答道,“孙权习于水战,故而敢于水船强攻,正是打算乘我之不备,但是现在已与江夏太守文聘相拒,攻与守的形势大不相同,如果可以建一条河道由豫州直道长江的话,魏大军即可从豫州进发,直接攻打东吴的东关。”
“这就是贾大人解决江夏军情的提案吗?”夏侯霸道。
“到那个时候,若孙权自守东关,则可另遣军队东西出击,孙权的东西两线就得不到救援;”贾逵从容地继续说道,“若东西线可以攻下,则东关就成为东西夹击的孤立据点,也就唾手可得了。”
这正是他之前对周扬提过的意见,而周扬也把这个提案与司马懿研究过之后,认为此行胆大心细。
只是在可行性方面,可能会召到不许质疑。
因此在朝廷上,周扬早已打定了主意,由始至终都不发一言。
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家权臣,只有默默地站在一旁,等到关键的时候,给予贾逵以最大的支持。
果然,在三公与军方诸将百官的反对声中,贾逵冷静将战局与东边形势紧密结合在一起,分析了其中利与弊。
而其他人更多的是着眼于击败敌军,或是解决江夏的燃眉之急。
最后才由刚登基不久的曹睿发话,问道:“大家不妨听一听周丞相的意见。”
周扬知道真正用到自己的时刻到了,心想绝不能让贾逵的良策泡汤,于是将早已准备好的答案奉上道:“微臣认为,钟繇、华歆等皆为三世老臣,他们认为发兵援救,除了为解决江夏军急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为了稳定民心。估且不论此举是否能够挡得住东吴大军,只说若是朝廷对江夏军情置之不理的话,其他地方的守将会怎么想呢?”
钟繇与华歆等人各自互望了一眼,纷纷向他点头赞许。
周扬转而走向曹真、夏侯霸等军方将领面前,又道:“诸位将军的目的比较单纯,希望直接击溃吴军,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况且魏、吴交战已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大魏养兵百万,铁甲、战骑皆是天下无双,早应该挥兵南下,踏平吴、蜀了。”
曹真、夏侯霸听得热血沸腾,但他们都是见过大风大浪的智将,面对眼前这追随曹魏三世的最高权臣的赞赏,都露出了谦逊的态度。
周扬最后转向中位,面对着高高在上的新皇帝曹睿,拱手拜道:“众大臣所言皆各有道理,都是对我大魏国情作出透彻分析才会提出的建议,绝非仅凭一腔热血。毕竟我方国力远胜于吴、蜀,只要稳步前进,既能蚕食敌国,逐渐走向一统天下的局面。”
问道:“周丞相的意思就是否决了贾大人的提案,而打算在这两个战略方针之中选择其一吗?”
周扬摇了摇头,继续说道:“如果我们面对的敌人只有吴国,或是只有蜀国的话,那么稳步前进的提议自然是可行,无论派兵增援,或是出兵迎战,就算打不赢,也必定让敌人付了惨痛的代价,长此下去,凭着我大魏远胜于对方的国力,必能将敌国之国力消耗胎尽,可是事实却非如此。”
话音刚落,朝上便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了起来。
因为周扬没有否决钟繇、华歆等老臣出兵增援的提议,又肯定曹真、夏侯霸等军方将领的战略方针。
可是没有赞同他们的原因,却说得句句在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