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3节:意外来客,喜耕田,夏川,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亲家,你数一数。”冯氏说道。

“是这样的。”裴二歉意地笑了笑,同时又在心里组织了一下语言,小心地说道:“葛家嫂子。几年前我去村上找您,后来又去京里找,自然是有事与您相商的。您也知道当时咱们两家定亲的时候,是我娘做的主。那个时候子慧刚刚一岁,我和子慧的娘也是年轻不懂事,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后来孩子渐渐长大了,我们想了想这样盲目的定亲,总觉得有些对不住孩子,所以那几年我找你们的目地是想退亲。”

裴二说得态度极好,但冯氏听完依旧竖起了眉毛,她态度不悦道:“退亲?我说裴家老二,你这样办事可不够厚道了。想退亲为何不早说,现在这亲事都订了十几年了,我家二赖子的年纪也不小了,你这不是坑人吗?莫不是现在你家的日子过得好了,就看不上我家二赖子了?”

“不是,不是。”裴二赶紧赔着笑解释,“葛家嫂子,这个事儿只所以迟了,那是因为这些年一直没有你们一家人的音信。我们就是有心退亲,也是两眼一抹黑地找不到你们。真可谓是抱着猪头找不到庙门---都是白折腾了。说起来这事儿怪我,为了表达我对葛家的歉意,我裴二愿意以十倍的银两奉还给葛家嫂了,算是表达一下我对葛家以及二赖子的一点歉意之情。”随后又问冯氏,“葛家嫂子,这样处理此事您觉得如何?到时候您再给二赖子在京里讨一个好的媳妇,京中的姑娘总是比我家子慧强的。”

“十倍?”冯氏转了转眼睛,又瞟了裴子慧一眼,就在心里打起了算盘。

虽说裴二说愿意奉还十倍,但是这十倍再多也不及他给女儿准备的嫁妆多吧?何况裴二就这么一个女儿,听说平时还是宝贝得很的……

思及到此,冯氏眨了眨眼睛,扭着身子说道:“亲家,我和你说实话吧!我们家大儿子现在也是官老爷了,家中不缺银两。而且大儿子这次回京中述职也没有多少时间耽搁,他临走时不但希望看到弟弟成亲,成亲之后,他还要把弟弟带到济宁任上。”她顿了顿又说道:“我的两个儿子都比较孝顺,娶了媳妇回去也是顾着他们都不在身边,也有个人照顾我和他爹。”

这话说得实在,大家都听得明白了。

葛二赖子随哥哥到济宁任上去,留下新娶的媳妇在家侍候爹娘。

这样的如意算盘,或许只有他们葛家才想得出来。

这根本不是娶媳妇,分明就是花钱买个侍候的丫头。

不过她这样一说,裴二就更是不愿意了。女儿嫁过去就如同守活寡一般,那他们这视女如命的两口子怎么受得了。

裴二倒还能保持冷静,段氏却受不了。若不是想着有外人在此,眼泪就快控制不住地流了下来。

她顾不了那么多,一把上前就抓住了冯氏的手,恳求道:“葛家嫂子,你也是当娘的,你就体谅一下我这为娘的苦心吧!不是你们葛家不好,而是我就这么一个闺女,我不想把她嫁得太远,只想留在自己身边。您有什么要求就直说,我和子慧他爹一直想办法满足您。”

弦外之音,自然是银两方面还可以再加上一些。

冯氏自然也不是傻子。就连那聂媒婆都觉得这事儿可行了,可她还是没有点头。

“葛家嫂子,定亲的礼金,我愿意再多加十倍。只要您能同意解除我家子慧和二赖子的婚约。”裴二觉得多说无益,解决问题才是关键。为了自己的宝贝闺女,自然是什么代价都愿意的。

再加十倍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冯氏十几年前将十吊钱放到了裴家。十几年后不但原封不动的拿了回来,而且还增加二十倍的收入。

这可是相当于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了!若说冯氏不动心,任谁也不信。

这再加十倍的话,果然是起到了效果。那冯氏脸上的笑,就缓和了许多。片刻后,冯氏笑道:“既然你们两位都这么说了,我再坚持,就是我不通人情了。”她扯了扯衣襟,一副很大方的样子道:“好吧!既然你们诚意相求,我就答应了。不过你们得把庚贴还给我们,这样也不妨碍二赖子之后再娶。当然,子慧的庚贴我也会完壁归赵的。日后我们两家再娶再嫁,互不影响。”

庚贴!

这二字倒是把裴二和段氏吓得一个激灵。因为葛二赖子的庚贴一直在叶氏那里,还不知道能不能要得回来。

冯氏见裴二和段氏犹豫,脸上立即变了色,“怎么?你们把庚贴弄丢了?”

在这里,庚贴这个东西对未婚男女来说都非常重要。庚贴上面上书着姓名,生辰八字,籍贯,祖宗三代。而且一个人一生只写一次,退亲时需先封不动交还人家,若是保管不当被弄丢了,寓意大凶,是一种非常不吉利的表现形势。

简单的说也就是裴二若是拿不出这个庚贴,即便是砸了再多的钱,只要冯氏不肯,那退亲也是不可能的。若是不肯成亲,冯氏就可以拿着裴子慧的庚贴告到官府,那样的话,裴子慧不但得嫁,裴家人的恐怕也要受点牢狱之苦了。R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醋缸打翻,被病娇大佬宠成小废物

小毛球

透视邪医混花都

徐幻

百媚千骄

千岛女妖

重生之我为君华

大丑丑

神豪:我真的是大反派啊秦朗沐语嫣

崭新的小键盘

来自秦朝的你

西闷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