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节 农业公司(四),临高启明,吹牛者,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把你的凭证都拿来再把这惯于地的事给我说一说。”许延亮说“其实我自己也不算太明白但是你既然向我反映了我一定把这件事尽快提交给元老院。”这几年里关于土地这么明白的答复还是头一回。胡五妹顿时来了精神起身道:“您老稍等我这就去把文书给取来!”

趁着胡五妹离开许延亮轻声问道:“这人说的话有水分没有?”

袁斐一笑:“你别听他扯淡他的奴隶不是五六十个至少有二三百都在椰子种植园里。光椰子一年就能给他挣不少钱――要都用工人光工钱就要多出多少来!他是瞧着您不喜欢用奴隶所以特为往少里说。”

许延亮点点头这和他想得差不多。种植园经济下奴隶的生产效率并不低。美洲的那些棉花和热作种植园热衷于使用奴隶并不是偶然正如16世纪开始西欧对粮食的需求造成东欧农奴制大规模的反弹是一回事。

“现在一个奴隶多少钱?”

“价钱有涨落。一般一个青壮年男奴隶要十块钱以上了。女的也要七八块。体格好的更贵。”

“这里用奴隶的多么?”

“多不花钱光吃饭的工人谁不愿意用几个?不过小户人家买不起也不敢买都是大户财东们才买。”袁斐道“从前明国治下不也有买奴客种地的。”

“他说得地的事呢?”

“那是真得这老胡最关心的就是他的地了。这老小子――贪得无厌!”袁斐毫不顾忌的说道。

胡五妹去了不多片刻取了一个锡盒来小心翼翼的打开上面的挂锁取出里面一个护书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抽出几张纸来。

“这是当初我来三亚给我和家眷分得口分田当时我全家户籍上是十五口人一共四百五十标准亩。这份是元老院额外赏得一共是三千标准亩。都是荒地还有这些……”他一张张的把拿这些凭据展开都放在桌子上又用茶盏压上“这是我的不动产证这是后来我开荒时候给得开荒票……”

许延亮逐一拿起了观看只见这些“执照”款识纹样各异不但土地所有权性质叫法各异连颁发部门都不同。

“口分田”盖得是民政人民委员会的大印没有任何关于土地性质的字句就叫“口分田”上面只注明了按照户籍人口不分男女老幼每人三十标准亩。

至于“元老院赏赐”的凭证居然是税务总局发得“农业生产用地纳税证”。许延亮哭笑不得这算是哪门子的土地凭证!看来政务院那帮人为了规避土地所有权问题是挖空了心思。

“开荒票”更是稀奇盖章的部门居然是“三亚特别市市政府”。大约当初想出这个制度的人也觉得如此不甚妥当所以后面又加盖了农业人民委员会和税务总局两枚大印。

单从这些凭据来看倒是符合不动产权证的很多特征比如都附有图纸还有明确的土地界限连经纬度都有注明。问题是从法律意义上说这些和土地权证没有半毛钱关系。只有几份不动产证中规中矩至少注明了“不动产所有权人”。当然了对于不动产占有的土地也只是记录了面积没有具体的性质。

也难怪这胡五妹犯嘀咕。实话说就元老院这么个搞法居然还能获得归化民们的信任大约也是因为他们身处乱世没有太多的选择的缘故。

胡五妹见他时而惊讶时而讥讽时而又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不由得心里惴惴。这些土地文书他自己研究过不知道多少次了总觉得“不对头”。见许元老许久不说话他壮着胆子问道:“首长您看……”

许延亮摇头道:“我也是第一回见到这些凭证。真是大开眼界!”

“那这些凭据……”

“既然都是盖了大印是元老院颁发的自然是有效的你不必多虑。”许延亮赶紧给他吃了颗定心丸“你也不用多想。”

“是是多谢许首长。”这话让胡五妹稍稍放心不过这些乱七八糟的文书还是他的一块心病。毕竟这不是明国那会明明白白的地契!

许延亮从他脸上的表情知道自己的保证并不能让人信服实话说连他自己都觉得这话没什么说服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三国之无上至尊

绿茶包子

库洛牌的魔法使

愿心不变

五代梦

宝庆十三郎

三国之无赖兵王

讳岩

农门小娇妻

寒月西风

覆汉

路边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