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牛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八节 神道设教,临高启明,吹牛者,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必了我来只是为了敬香聊表寸心。”解迩仁摆手道。听说“知府大人”要敬香父子两人赶紧将瓶炉三事安排妥贴又预备下线香。解迩仁在牌位前肃立敬香鞠躬如仪。众人少不得作揖随礼。

何东篱和闻讯而来的善后局缙绅们都有些纳闷这澳洲老爷巡视全城一不看府库二不观文教民生先看的是城墙和总府又忽然跑到韩雍祠里敬香这是什么路数?不过这也不稀罕:因为县令、知府上任各处拜神也算应有之意。只有几个人联想到了最近八排瑶“造反”的消息――大约是解知府借此表达自己的“大志”?

出的正屋院子东西两侧是游廊廊内的墙壁上满是墨迹走进一看却是各种诗词的题壁。只是年深日久许多已经看不清了。他过去也好个诗词这会便拣着字迹还算清楚的一首一首的读了过去。

题壁者多有落款但是大多是解迩仁不认识的人大约无非是在梧州居官或是本地、过路的文人墨客。有写的不错的不过大多只能算是平平而已。待看到后来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祝允明。

祝允明此人解迩仁对他的了解比“江南四大才子”的程度要深一些。他隐隐约约记得祝允明也在广东当过官――想不到他也来过梧州!再看题诗却是一首七言律诗押麻韵。

奉和顾宪副梧州谒都宪韩公祠堂

拔地洪材搆帝家倚天雄略眇虫沙。诚归魏阙心悬石血饮匈奴胆破瓜。

半夜昆崙枢密宴三言苡薏伏波车。当时利口今何在老树闳祠日又斜。

单就诗来说亦不算上品不过这诗里的伏波两字却很对他的胃口他觉得这是个好兆头连八排瑶暴动兵力空虚后方不稳这些消息都不觉得烦恼了。

“这些题壁诗都是梧州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好好保护啊。”

众人不知道“文化遗产”是什么不过“遗产”还是明白的显然解知府是极看重这些题壁诗了。本地牌甲心思敏捷看的出他最看重的是祝允明这首便默默记在心里。

解迩仁说了这么一句众人自然随声附和。

解迩仁从韩公祠出来又去了四贤祠一般行礼如注。何东篱见他对本地先贤极敬重大约有“神道设教”之意便提议去去“龙母庙”进香。

明代的梧州城厢有城隍庙、关帝庙、玄武庙、五显庙等古庙十七座之多但年代最久远的是龙母庙香火最兴盛的也是龙母庙。

西江流域一直有龙母信仰历史十分悠久。从晋代开始便有相关龙母身世的传说被收录进地方史志里。

据说龙母姓温名媪是楚怀王时代生人生于广西藤县一都水东衔孝通坊。

传说龙母曾收养过五条小龙后来在五小龙的相助之下带领乡亲们辟山引水治理洪灾为民造福让大家过上风调雨顺的日子。于是温氏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平安的“神女”。

龙母的传说在西江流域特别发达据新道教的几位道长说龙母传说和妈祖的传说有相似之处都是沿江靠海的百姓祈福避祸的精神需求产生的神灵。

自宋代起由于信仰者日众龙母崇拜被列入了官方祭祀龙母崇拜也逐渐在岭南各地兴起。明清时期龙母信仰在民间流传愈加广泛扩展到岭南周边地区龙母一步步成为独具岭南特色的水神。

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及为生计到东南沿海和东南亚谋生的群众世代仍念念不忘龙母的恩泽希望时常能得到龙母的庇佑纷纷立庙祭祀。由于龙母为西江河神因此龙母庙均建于江滨旧时西江沿岸各县多有龙母庙作为“龙母行宫”。百姓年年到庙祭祀企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解迩仁在《梧州情况手册》上读到过有关龙母崇拜的介绍。知道龙母在梧州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去进个香亦有笼络百姓感情的意义在内并无不妥。

-----------------------

下次更新:第七卷-广州治理篇342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游戏竞技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三国之无上至尊

绿茶包子

库洛牌的魔法使

愿心不变

五代梦

宝庆十三郎

三国之无赖兵王

讳岩

农门小娇妻

寒月西风

覆汉

路边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