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六章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称霸五代十国,百年一木,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称霸五代十国最新章节!
臭名昭著的儿皇帝一命呜呼了,石敬瑭的“父亲”耶律德光也抄了回老文章,辍朝七日,派人去儿子的灵前哭一回也就算了。耶律德光从来也没有把石敬瑭当自己人,他们的父子关系是以政治利益为基础的,要说一点感情没有不近人情,但耶律德光更看重大辽国的利益,换句话说,只要中原统治者保证契丹在中原的利益,至于儿皇帝姓字名谁,这并不重要。
而那些已经习惯跟着众多皇帝跑江湖的文官武将们是不会悲伤的,换谁当皇帝不一样?只要保证我们的富贵就行。不过,在悲伤的石家人中,有一位表面上也是重孝在身,痛哭哀号,但心中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这个人就是石敬瑭的侄子齐王石重贵。
石重贵的父亲石敬儒早死,他的伯父石敬瑭非常疼爱这个可怜的孩子,一直当儿子养在身边。石重贵性格比较沉稳,但肚子里没多少干货,有次伯父让人教石重贵读《礼记》,石重贵听的着不耐烦,便叫道:“别读了,这根本不是我们石家人应该学的。”
由于石敬瑭的几个成年儿子都不在人世,小儿子又不懂事,就放石重贵出来多历练历练,也独立处理过一些事情,得到石敬瑭的肯定。但毕竟他不是儿子,石敬瑭死时让冯道等人顾命,并没有把位子传给石重贵。
而接受顾命的冯道想的石敬瑭完全不一样:石重睿是个小娃娃,拉屎撒尿都要有侍侯,能治得了天下?即使石重睿能在乱世中多做几年皇帝,等他长大后自己还不知道在不在,拥立之功要等到十几年才能可能收到利息,这样的傻事不干也好。
冯道看上了石重贵,便向景延广征求意见。景延广比冯道还猴急,想到一块去了,当然同意。二人便联络其他朝中重臣,背弃了石敬瑭的临终嘱托,把石重睿晾在了一边,拥立二十八岁的石重贵做大晋皇帝。
如果石敬瑭地下有知,肯定会大骂冯道不忠和石重贵不孝的。虽然石敬瑭有亲生儿子,但假设石重睿继位,在乱世中他又能做几天皇帝?从三国到五代,小儿皇帝没几个善终的。
石重睿能管住杨光远还是刘知远?何况他身边还有一个早就不老实的石重贵?后来的周世宗柴荣早死,留下个不懂事的柴宗训,被赵匡胤夺去了江山。当然,如果柴家还有一个类似石重贵式的人物,即使后来依然不免被夺位,但后周还是有可能多存在几年的。
石重贵才能一般,比他伯父强不了多少,但有一样却是石敬瑭远远不及的,就是石重贵对契丹的态度问题。石重贵对伯父当耶律德光的儿子早就不齿,觉得太丢人,耶律德光只比自己大十岁,却成了自己的“祖父”,不知道惹过多少人暗中笑骂。
石重贵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就要撇清和契丹乱七八糟的“亲戚”关系。当然比“亲戚”关系更重要的是国家关系,毕竟称孙只是家耻,称臣则是国耻。石重贵也知道饭要一口口的吃,先解决晋朝和契丹的关系。
但朝中对此有争议,景延广建议石重贵只向契丹称孙不称臣,而枢密使李崧是个“和平主义者”,他说:“先帝向契丹屈膝是为了国家社稷和黎民百姓,没什么丢人的。陛下这样做万一惹恼了契丹人,大军南下,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另外一个重臣冯道装聋,不在中间掺和,管他称臣还是称孙,和他又没什么关系。石重贵主意早就拿定了,不听李崧的“金玉良言”,遣使去契丹,只称孙而不称臣。言下之意就是说大晋已经独立了,和契丹是平等的国际法主体。耶律德光气的大骂石重贵是个“孬孙子”,写信痛责石重贵,主事的景延广自恃文武全才,根本不把耶律德光当人物,回信威胁了他几句。
耶律德光已经习惯了石敬瑭对他奴颜卑膝,也吃惯用惯了中原的东西,石重贵这一翻脸,就意味着以后别想再吃白食了。契丹的卢龙节度使赵延寿早就恨透了石家人,就劝说耶律德光给不识相的石重贵点颜色看看。当然赵延寿是出于私心,他想让耶律德光出兵灭了石重贵,然后自己取代石家的当契丹的儿皇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