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大米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章(30)商成的举措和计划,陌上行,丹东大米汤,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最快更新陌上行最新章节!
过了很长时间商成才总算把散乱的思绪重新聚集到一起。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没有心思再去看公文,就依靠在椅子里,细细地审视着对面墙上张挂的大幅燕山地理图。
手工绘制的舆图非常简陋,只是用不同的符号和文字大致标示出境内的河流、关隘、大军寨以及州府县城的分布,根本无法让人对燕山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直观的印象。铺了半堵墙的图上,由下朝上看,一直到地图的中上部分,很多地方都是大片大片的空白,代表着河流的虚实线和代表着城市的圆圈就象冬月里被饥鸟在积雪田地上留下的爪印一样稀稀拉拉。
假如仅仅是看地图而不是真正了解这些地方的实际情况的话,那地图所展现出来的燕山卫无疑是诱人的一一看着那么多的平原,完全可以想象到那是一片多么广袤富饶的土地,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应该是多么地富足美满啊……
可实际情况是怎么样呢?除了燕端枋三座州城和东南边一只手就能数出来的三四个县以外,燕山其他的县城大多建在一块块被河流冲刷出来的山间谷地上,唯一的区别就是这块谷地的长短宽窄而已。而在这些地方生活的庄户人的生活,也不会比霍家堡周围村庄里的庄户们好多少,一年四季都要为温饱而操劳。更糟糕的是,落后的生产技术让还让庄户们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这就意味着在他们付出了心血和劳动之后,却常常得不到应有的收获和回报……
他摘下了眼罩,神色无比凝重地继续注视着地图,目光慢慢地移到地图的上部。在这里,文字和圆圈骤然密集起来,东中西三个方向都各有一块显著而扎眼的地方。从下往上,图标一个紧挨着一个,旁边的文字标注也几乎重叠在一起。紧随在这些文字旁边的是简单的“山”字形图案,表示这里是山区。那是燕山通向北方草原的三条道路,也是突竭茨南下的三条“通道”。地图上密密麻麻的文字和黑糊糊的圆圈,代表着大赵为防范突竭茨人而设立了几十座军营堡寨。
那里的情况更加烂糟。那一片几乎都是山区,要不是大赵自立国之初就一直执行强制半强制的移民垦荒政策,也许燕北靠近草原一线都不会有多少人烟。哪怕朝廷对移民有减免税赋的优惠政策,还每年都投进去大量的钱粮补贴,可连绵二三十年的持续性干旱让这些地方的农业发展陷入了停顿状态,连年的兵祸和战争更是使糟糕的情况雪上加霜。他从一份老卷宗上看见的一个数据最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一一抛开战争带来的伤害,在过去十多年里,北部几个县的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状态,即便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刑徒配军和判罪边户补充,人口依旧是在缓慢地递减。而在刚刚过去的战事善后中,很多庄户宁可放弃官府制订的各种优厚待遇而在当地做佃农或者没籍卖身,也不愿意返回家乡;不少边户宁愿进苦役营,也不想回去脱籍做个平常百姓。
这就是他接手的燕山卫。燕州的浮华遮掩不住的燕山卫。酒肆歌楼中的歌伎们吟唱不出的燕山卫。靠着从中原源源不断输送来的钱粮支撑起局面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燕山卫。大半人口在温饱线之下挣扎的燕山卫……
他心情沉重,长久地凝视着舆图。
他要做的事情很多。
战事善后已经基本结束了,如今燕山各方面的形势都在日趋好转和稳定。一方面,大多数难民已经返乡,并且得到了相对妥善的安置和安抚,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春耕;另一方面,在他和燕山首脑官员的坚持下,朝廷和卫署正在千方百计地从南燕山和更南边的中原地区筹措钱粮物资,加紧向北部州县调集和运输,争取能够给予重建家园的难民们以最大程度的帮助。但是他觉得这样做还远远不够!假如不能妥善地解决好大多数人的吃饭问题,不能彻底地解决掉草原上的军事威胁问题,燕山就绝不可能有真正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第一个问题,经过一个月的思考,他已经有了一些初步的设想和计划。虽然方案还是雏形,细节也很粗糙,但是他并不是个理论家,所以他不需要有缜密的论点和论据,他完全可以在执行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摸索,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计划。
他马上就要做三件事。一是大兴水利;二是整修道路;三是剿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