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流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做得比说得还好听的魏夫人,大宋清欢,空谷流韵,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把菜馔端来,沈姨母和姚娘子受了这大惊吓,怎能还不进些汤水。”魏夫人的话,终于将姚欢从怅惘的思索中拉回现实。
大难之后有口福的现实!
魏夫人带来的两个贴身婢子,袅袅婷婷地移步门边,接了门口小厮们手中的食案,小心翼翼地端到榻边早已放置好的案几上。
为姚欢包扎手指伤口的郎中此时已完成了领导们交办的任务,拎起药箱知趣地退下。
姚欢的眼锋不动声色地扫向案几上。
这一看,就不想把眼珠子再转开啦。
但见两张食案里,青、红、白、黄、紫,五色流淌,仿如一场小范围视觉盛宴。
青色的,是几个扒开一半的新鲜莲蓬,里头露出羊脂美玉般的馅料,玉色中又微微透出浅粉色,看着像河鱼与河虾混在一起打成的茸。
红的是芋头焖马鞍桥,“马鞍桥”就是鳝鱼段。如今正是黄鳝肥美的季节,又逢端午,民间有吃“五黄”的习俗,五黄,即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雄黄酒。
白的是酒煮玉蕈,厚实的儿掌大小的白色荷盖状野生菌类,放了新嫩的莴苣条,撒了枸杞,淋上女儿红小火慢炖到软糯收汁。
黄的是油炸鲜笋,今季最后一茬鲜笋,切成薄片,稍稍裹些拌了佐料的面粉,在油锅中炸了,金灿灿黄澄澄的,时人又称为“煿金”。
紫的……紫的看上去竟像是一钵紫米蒸饭。
姚欢嘀咕,原来北宋的中原地区就有紫米了。
婢子又捧来一盆汤羹,乃蒌蒿虾皮白萝卜丝羹。
只听魏夫人道:“枢相治家,崇尚简素,今日有幸能得姚娘子做大郎夫妇的义女,家宴却也不过是些寻常吃食,姨母见笑了。”
“不过这天青晚霞莲包里的鱼虾茸,是老身亲自打的,与外头酒肆中加了芡实粉的,口感不同,姨母喂姚娘子尝尝?”
“唔,这马鞍桥,正当季节,俗语讲,小暑黄鳝赛人参,不可错过。”
“对了,这蕈子和紫米呢,乃是大理国银生城一个商人特意雇了快马送到京城。那商人当年在京中,被税监刁难,机缘巧合遇上枢相,枢相为他去开封府说了几句公道话,他这些年每逢春夏,便为吾家送些云南土产来。”
魏夫人侃侃而谈,就像《舌尖上的曾府家宴》的旁白。听得出来,她对这一道道菜,确是如数家珍,喜爱之极,若不是自高身份及时刹车,说叨的细微详尽之处,只怕更多。
沈馥之和姚欢方才还心照不宣地觉得,魏夫人固然来致歉的姿态是到位的,言语间的闪烁欺瞒之处,仍叫人惶惶然欲敬而远之。
但此刻,她说起美食来,好像换了个人,带着一股赤子之心的真挚欢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