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的豆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35节 收获颇丰,大娱乐家,高大的豆丁,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大娱乐家 !
除了李景元抓到的拖鞋龙虾之外,无论是之前看到的海龟,还是小水晶弄到的河鲀,都是只能看不能吃的东西,这样的结果对于众人来说,多少都有些让人泄气。
但是,就和李景元劝慰小水晶时所说的一样,一时所得并不能证明什么,大海里可以捕猎的对象那么多,终究还是可以弄到其他可以食用的材料。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每个人都有了各自的收获。
比如小水晶,她就如同李景元说的那样,依靠她那很是不错的捕猎天赋,又在海中叉起了好几条鱼。其中虽然有那么一两条的体格很小,连塞牙缝都不够,但也有两三条的体型还算不错,尤其是最大的那一条鼠鱼,体长甚至已经超过了二十厘米以上。
小水晶的收获不错,姐姐Jessica也没差多少。限于运动天赋上的不足,她就没有能够如同小水晶一样,用手中的鱼叉捕捉到什么猎物。但是,用不来鱼叉并不意味着她就只能空手而归,发现了鱼叉很不顺手之后,她就索性放弃了那东西,学着李景元的架势空手开工,结果,还真让她在海底捞起了一些东西来。
有大王贝,有海螺,还有几条海参。虽说这些东西在《丛林法则》中已经出现过无数次了,真的不算稀罕,但对于Jessica来说,终究还是有了收获的结果还是让她开心了好半天时间。
再来是柳谭和陆重烷。
虽然从外形上看起来真不像是一个游泳高手,但实际上,或许正是因为身宽体胖,进入海水中的时候浮力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大的缘故,柳谭其实还真是一个游泳的好手。
不过,会游泳是一码事,会不会捕猎又是另一码事。
如果是在浅海地区的话,因为只要一伸手就能够到海底的东西,柳谭就还可以搜集到一些海螺之类的东西,但是。现在是在水深四五米的海域,因为浮力太大而无法潜水的柳谭想要接触到海底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努力了好几次,最多只能潜下去一米多点的距离。根本够不着海底的那些珊瑚礁,柳谭自然也就不能像Jessica和小水晶那样捕获到生活在海底的猎物。
抓不到生活在海底的龙虾、贝壳、海参。那么,柳谭的收获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是用鱼叉叉到的?应该不可能吧。毕竟柳谭并不是第一次参加拍摄,在以往的几次旅行中,他的捕猎实力早就已经暴露出来了,无论怎么算。他都不是一个擅长使用鱼叉的人。
好吧,如果硬要评价一句的话,只能说柳谭这是‘瞎猫遇到了死老鼠’。
还记得郑家姐妹俩之前在水中发现的那三只海龟么?能在这片水域里看到海龟,就意味着在这片水域里也同样生存着可以作为海龟食物的其他海洋生物。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食性将海龟分成三类,分别是草食性、杂食性还有肉食性的海龟。刚才郑家姐妹俩看到的那三只都是玳瑁海龟,它们的食谱之中不仅包括了海藻,还包括了鱼类、虾蟹、软体动物,是一种地道的杂食性海龟。
说道海龟最喜欢的食物,除了以上那几种之外。还有一种不得不提的,那就是水母。
为什么近年来棱皮龟会越来越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人类在海里留下了许多白色垃圾,而棱皮龟们又将那些垃圾当成了水母吃下肚子,肠胃不能消化,进而导致了死亡。
玳瑁海龟和棱皮龟都是杂食性的海龟,就算食性上有所不同,也不会差异太多。或许不如棱皮龟那样偏爱水母,但在玳瑁海龟的食谱之中同样也包括水母这种生物。
水母的种类很多,有些含有剧毒,不是人类能吃的。但也有一些没有毒。不仅可以成为海龟们的食物,同样也可以被人类食用。
在附近的这片海域中,就生活着一些根口水母科的水母,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海蜇。
发现这些海蜇的时候。柳谭还没有主动想过要去捕捞它们。虽然他已经好几次参加《丛林法则》了,但他到底不是一个海洋生物专家,在不能分辨这些水母到底有毒没毒之前,为了安全起见,他自然就不会冒然出手给自己和其他人招惹麻烦。
柳谭认不出来不要紧,不是还有李景元么?另外。负责为众人开船的当地导游也能辨认出这些水母。
在经过李景元的指点,又从船长那里得到了确认之后,柳谭就知道了‘眼前这些水母都是可以吃的种类,而且还都很好吃’的事实。于是,他就从节目组那里借来了网兜,毫不费力的在仅仅只有不到一米深的海水中捞起了为数不少的海蜇。
陆重烷跟柳谭差不多。
出身倒是釜山,但这并不意味着陆重烷就很会游泳。另外,他的体型也就是比柳谭瘦些,跟普通人比起来还是有些偏胖,如此一来,他在海中的浮力也不小,想要潜水也有些困难。
技术不行,潜水的时候又太过费劲,如果是一个很有‘根性’的偶像,或许还会迎难而上,硬着头皮挑战一下潜水捕猎。但是,陆重烷只是一个很随性,甚至随性到有些邋遢的大叔而已,他又怎么可能会那么卖力呢?
所以,一看到柳谭的行动之后,他就马上有样学样,也从节目组那里要来了一个网兜,将浮在水中的海蜇当成了最佳捕猎对象。
小水晶和Jessica负责捡海螺、贝壳和海参,柳谭和陆重烷负责捞海蜇,李景元负责叉鱼摸龙虾。不知不觉之间,几人就做好了分工,使得工作效率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