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一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36 《少年包青天》惊人的回报率,华娱1997,胖一点,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理论上,一般首轮不会超过34家,第二轮不会超过68家,不然大家一起播,影响收视率,至于第三轮,那就几乎没啥限制了,给钱就卖。
这里面还有一个潜规则,让片方可以超出数量限制,那就是另外把首轮、二轮播映权卖给那些城市电视台,也就是所谓的市级、区级电视台。
这些电视台不上星,对那些省台上星卫视的收视影响寥寥无几,很多省台都不重视。
所以,在没有明确合同规定的话,片方是可以走这个漏洞的。
但关键就在于很多市台买不起,而且购剧欲望不强烈,很多都等着第三轮片方白菜价甩卖时占便宜。
极少数特别火爆或者意义特殊的剧,少量市台才会出手,但价格也会比省台低很多。
当然,以上只是大部分正常的播映权模式,实际上还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法。
比如有某家电视台彻底买断一部剧的,还有第二轮多家电视台联合一起买剧,买下了几家电视台平分,还有不允许片方卖第三轮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总之就是一个原则,电视台想省钱还要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片方则想尽办法从电视剧上多捞一点,双方根据各自利益,各种扯皮。
2港台及海外播映权
港台地区还好说,现如今很多电视剧都是港台内地两头卖。
大部分都是先在港台内地播出,收视火爆后,再引进内地港台。
当然,也有两地同时首播的,但这种情况不太多,非常考验片方的人脉和电视剧本身影响力。
至于海外就更难了,除非人家主动引进还能卖上点价,要是批发销售,价格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3赞助费和贴片广告
赞助费很好理解,一般就是商品植入广告或者某某景点、地区出钱邀请剧组拍摄,用以宣传。
现在市场还不是特别成熟,只有极少数剧组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赞助费。
等到后来市场成熟了,赞助费将会成为影视剧的重要收入,甚至有剧组仅靠赞助费就直接回本小赚的例子。
至于贴片广告,算是时代特色,也是植入广告的一种。
一般都是片尾出现一个大大的广告图片,把片尾字幕和视频盖住,故而叫贴片广告。
这还算普通的,过分点甚至会出现在正片,在左上角、右下角出现个图片或者几行字。
不过后者比较影响观剧体验,而且算是抢电视台的活,所以很多电视台明令禁止,贴片广告也大多都是在片尾出现。
这个贴片广告,全靠片方操作,有的人一部电视剧能拉到几千万的广告费,有的人一毛钱都卖不出去。
所以这方面,片方重视却也不重视,全看命。
4广告兑换时间
这个就比较复杂了,简单点来说,就是把电视台出让一部分广告时间,片方去拉广告,拉多少都算是片方的。
很多电视台购剧资金不够,就会采用这个方法,用来抵除购剧资金。
这个方法在九十年代和世纪初并不算罕见,不过后来随着各种原因,这个模式就比较少了。
与之前的贴片广告类似,这个法子全靠片方操作。
有些人如鱼得水,甚至一分钱不要,专门运作广告赚钱,有些人则根本不沾这套,只要真金白银。
5dvd版权
这个也就一说,盗版横行,即便卖出去了,价格也就那么回事。
以上这五个渠道,算是如今电视剧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余下还有一些分支,利润有限,而且比较复杂,就不一一列举了。
《少年包青天》首轮卖得不错,港台也成功卖出播映权。
但是赞助费,由于不是都市剧,不好插植入广告,也没什么景点邀请宣传,收入廖廖。
贴片广告倒是卖出去了三个,一家100万,再度进账300万。
这个价格算是中等水平,考虑到陈勇和曹轩都没什么广告商渠道,也还算不错了,甚至要不是曹轩戳着,连300万都卖不出去。
贴片广告的受挫,也让陈勇打消了兑换电视台广告时间的想法,老老实实选择真金白银。
2100万播映收入加300万广告费,是《少年包青天》的第一波收入。
曹轩占20的份额,也就是能分到480万,而曹轩的投资仅仅是300万。
并且这300万投资,曹轩实际投资仅为150万,其余是他的片酬。
就算把他的片酬全部折算成钱,曹轩投资差不多是250270万,如今几乎翻了一倍。
这还只是第一波,《少年包青天》如果能达到原时空的火爆,二轮、三轮有望再进账10001500万,还有贴片广告,也能多加几个。
如果陈勇他们够给力的话,《少年包青天》总收入有几率突破5000万。
那时,曹轩能分到1000万,除去税务,也有大几百万的利润。
回报率肯定和投资企鹅没法比,但是关键企鹅那边短时间内见不到钱,还得往里边砸钱,而《少年包青天》则是实实在在的回血。
同时,《少年包青天》将近五倍的回报率,也让曹轩看到了影视行业的暴利。
他不求每部剧都能这么赚,翻个两三倍他就美滋滋,乃至只翻一倍,只要有得赚,也值得高兴。
要是偶尔能蹦出和以小博大的大爆款,翻个十几倍,更是睡觉都能笑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