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加快的风车
开胃山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七章 加快的风车,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开胃山楂,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笔趣阁 最快更新和女鬼在北宋末年的日子 !
邢琼的告诫尽管已经极尽严厉了,但还是不能让李师师做出什么真个的保证来,顶多是卖个乖、告声知了,等回头……就又是那副糟糕的生活作息。这些邢琼心里哪会不明白,在叹了口气后,也无甚精力再去顾及这不听话的丫头了。
向太后自建中开年以来,身体每况愈下,对于朝政上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弱了,即便是他这深处宫中的太医也能感受到近来的政风变化,传闻这回大赦的名单里就连贬至琼州的苏轼都有,这如何不让朝中的那些大员们心思焦虑?边关这些天都有不少密信过来探口风,显然不希望太后在这个节骨眼上出岔子。
而他作为太医院资历最老的几个太医之一,是直接对太后的病情负责的,如今慈宁宫是每日一趟,任何细微的病情变化都能让他们捏出一把汗来,可谓是如履薄冰,也幸得昨儿太后精神稍振了些,所以今儿他才有这闲暇来矾楼散心。不过刚踏进门楼,里头这氛围就让他不住的皱眉起来,原本算是清雅的矾楼在今日却有些过于喧闹了,往近了听,才得知是那什么一品斋售新书,这对他当然是没什么吸引力的,而且又是在如今这压抑的大环境下,就更没有心思去关心那唠舍子书铺了。
不过他不关心,却不代表旁边两个教坊司的老友不关心。刘继安和袁绹是久混瓦子的人物,对于市井的趣闻就一直比较留心。而且由于近来撷芳楼新词牌曲炒得火热,所以对于这始作俑者就更感兴趣了。
小楼的窗户开的笔挺,底下的热议声如热浪般层层推涌上来。“……哦?矾楼也有那新书了,我倒要看看这回一品斋又鼓捣出什么新东西来~~”,“李妈妈,那书先管本少爷一观!”有常客开始招手示意,一看就是没内涵的土豪。
“大家不用心切,我们矾楼已经开始雇人誊抄了,很快就会将部分手稿传阅下去。也好让大家一观究竟。”
李媪的声音传上来,让袁绹和刘继安听了去不禁扶髯呵笑,“一本市井杂言竟能有这般追捧。怕也只有当年柳七郎制词时方有如此啊~~”柳永在勾栏瓦肆间的风评向来极好,所以凡是有个拔萃的市井人物,也免不了与他做番比较,不过这也只是说说罢了。可没人真会把那书铺与柳永相提并论。
“传闻踏青会当日。师师与那一品斋人一同赴会,不知可晓得那一品斋究竟是何来历?”刘继安说着话儿,从袖里掏出来近日热传的那些新词曲谱,“不是我说……那一品斋的老头还真有些门道,这词牌改的确实漂亮,尤其是最近这阙一剪梅,大有替代原词牌的风势啊~~”且不说这新乐风对他的吸引力,单就以他教坊使的身份。就容不得他忽视这些曲乐方面的热点。
李师师浅浅的蜷着眉睫说,“我儿时虽与那一品斋比邻而居。但也不算熟悉,而且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大都也记不大得,唯有印象的……也只知道那苏老员外是开酒楼的,是当时京中的富贾,不过对于苏员外文词曲乐方面的修养就不得而知了。”
他们这边谈论着话,楼下这时候也传来窸窸窣窣的交谈,中间戏谑的意味更重些,“这一品斋可真是有意思,书的扉页还做了个前言……”有些率先得到手抄稿子的人就在众友见开始评论,而旁边有人伸过脑袋去看…
“本书与上本三字经为庄谐之配,三字经大道庄严、开黄吕之音,本书曲径诙谐、清新之语,二者相配方能使垂髫之年不偏正合,成吾大宋栋梁俊才,念此处,乃国之生计、万世之基石,故鄙斋愿以一文之财禄资享百家之民学,若能有助大道,自当泣谢青史。”
“哦?”旁边那些纸扇纶巾的书生才子们都不觉侧目过来,这话说的还真有意思,原来是想要奉献教育,倒是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书铺立意还挺高。
“下面还有……”、“旁注:少儿不全文字,当以长辈亲身传言,此可正大道、言得失。”
有不信服的夺过一份手稿,往后翻阅,“我倒是好奇这书到底是如何个诙谐清新法?”
人群里,那些吃茶喝酒的人都停了下来,目光望过去看,等着那人嘴里出来何等惊天的言辞策论,而楼上的刘继安等人也是面有笑意的把视线探出窗外,听到那人清嗓子的声音,倒是把姿态做足了,可一开口,却是让全场鸦雀无声了……
“从前……”
“……”连他自己都勒住了语势。
……
这一句反差到极致的用语,同时生在撷芳楼、遇仙楼还有京里几个较大的瓦肆茶馆内,众人磕着瓜子的闲情被这天雷滚滚的白话雷焦,无数人翻起了白眼,连堵在路中间的马车这时候也嘶哞起来,打起了两只前蹄。
“那一品斋写的什么玩意儿?”
那本是停下来听个见闻的官老爷一把将车帘挂了下来,原本对于一品斋新书还颇为期待的士林一派算是失望极了,之前还以为那一品斋改邪归正,开始正儿八经的搞些文学了,但没想到这第一句就把它那作死的嘴脸暴露了出来。
他思来想去的,也只有用“死性不改”来形容一品斋这次的行径,于是他使唤前头的马夫驾车回府,不过却是唤了两声对方才听见。
“哦…哦~~知道了老爷。”马夫好像是恍惚回来,而车帘外面还能听到说书人抑扬顿挫的声音,“……不知道什么时候,窑洞里亮起一阵五彩的光芒,从石壁里轻飘飘的走出来一个白胡子老人,他递过去一支笔。只说了句,‘这是一支神笔,你要好好用它。’”
“等等。”里头一扬手。莫名其妙的叫停了前头,而前头的马夫缰绳那叫嘞的一个漂亮,“吁——”的马蹄子生生就收了回来,继续拥挤在瓦子街道里,旁边是不断经过的贩夫走卒,其中不少也都停下脚步来,把斗笠挂在背后。
不过在整个汴京城而言。这还只是很小一部分的现象,今日一品斋新书售才不过三个时辰,所以绝大多数人对于这新书究竟是什么内容还一无所知。所以这个时候……最忙碌的就是前次尝过甜头的那些书铺了,这新书一拿到手,就赶紧安排匠工雕版刻印,力争着第一波书出来。
可这时候。城东春明坊内马街南道的6记书铺却是按住了雕印工作。在书铺后院作坊内,掌柜的6釜正和一帮子的工匠交头讨论着什么,那书铺伙计石卫居于中间、手舞足蹈着,看似奋力的试图去说服面前的这群人。
“掌柜的,这次绝对是我们6记打响名声的好时候,你看一品斋这次又是抢尽了所有书铺的风头,为什么我们不跟着这么做?虽然我们不是第一个提出这么做的,但可以第一个倡导这么做的?到时候外头肯定会把我们和一品斋放一起评论。这得为6记赚多少名声?”
“掌柜的~~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要是等城北那几家书铺反应过来。咱们就没机会了!”
这石卫说的很是激进,而旁边却都是沉默着,毕竟这事儿说起来有些玄乎,有资历老的工匠看了眼中间这刚成婚不久的小子,想来想道:“阿卫,不是我们几个老头打击你,只是这事儿实在不靠谱,要知道我们可不是一品斋,没那能力折腾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开书铺的卖书赚钱是天经地义,要是照你这么搞,这书铺非得垮了不可,谁又能保证外头的人能把我们6记放在眼里,别说是整个汴京了,就是隔壁书铺都比我们做的大?我们这么瞎搞,岂不是让隔壁笑了去~~”
“齐老,这话不能这么说。”石卫立即反驳,“那一品斋要是没这么折腾,又岂能做了我们书行的行,现在提起书铺来,哪个不把一品斋放在前头?”、“我们6记就是因为太保守了,所以这么多年来还是这副老样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