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十三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一十七章 表现不佳,好莱坞之路,白色十三号,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于是三个人开始误打误撞的到处寻找昨晚的真相,只是随着事情的发展,他们面对的棘手事也越来越多……
简单点来说,这就是一部发生在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喜剧,四个伴郎和即将举行婚礼的新郎在单身聚会中大醉一场,结果醒来后,发现新郎不见了,于是他们必须回忆起昨晚发生的一切才能找回新郎,顺利举行婚礼。
或许是塞斯-罗根天生适合这种类型的影片,也或许是看自己人更加顺眼,墨菲看到的影片,他认为比曾经的那部更加出色。
不得不说,塞斯-罗根很有这方面的天赋,几个小技巧的运用,让影片变得能更容易讨好观众。
首先,他使用了完全平民化的视角。
影片完全是讲述普通人的故事,突显的是故事性和人情味,能拨动大多数人的心弦,与墨菲执导的影片不同,《宿醉》表现的是大众的普世价值观,代表着美国生活的众生相。
四个主人公都属于类型人物,类型人物的第一大特点是他们容易辨认,容易被观众所记忆,文雅拘谨的牙医,反传统的中学教师,以及性格有些幽闭的艾伦和嘴贱的损友,仿佛他们都是生活在社区中的邻居们。
类型人物的另一大特点是因其性格指向性的明确容易赢得观众的认同,每个人的心理中都有各种愿望,而许多类型性人物则正是因为其满足了观众某一方面的心理愿望而容易被他们所认同和喜爱。
其次是将悬疑的元素充分融合到了喜剧的氛围当中。
悬念是电影中所有叙事最重要的元素之一,能使接受者因好奇、焦虑、不安或同情而产生对叙事的以后部分的期待心,当观众看到一个扑朔迷离的时间,或者发现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时,他们会自然地产生“解谜”的欲望。
《宿醉》属于第十一种“释迷”:必须解决悬疑,否则遇祸。
“这部《宿醉》主题思想上浓缩了心理分析学的潜意识内容,并表现出现代人由于精神压抑而寻求刺激、狂欢的倾向。在创作技巧上,电影采用了平民视角、将悬念运用到极致,真实地记录了生活中的语言,给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心理上愉悦的享受。”
首映式后,《洛杉矶时报》娱乐版的评论,可以说与墨菲的观点非常相似。
这部影片随后在二十世纪福克斯的运作下,大规模登陆北美三千多家影院,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公映后影片的口碑与试映时截然不同,除了少数媒体继续给予差评外,大部分媒体都给了影片好评。
虽然影评人继续抨击这种屎尿屁烂俗喜剧,但阻挡不住喜剧爱好者们购票观看的步伐,以及看过之后普遍性的好评。
《电影沙龙》认为:“《宿醉》超越了一般喜剧片的套路,看上去耳目一新,片中流露出的男人之间的友情也非常可信。”《旧金山纪事报》则认为:“这是今年目前为止最好笑的喜剧片!”
评价方面,IMDB的2924名观众给出了8.5分,雅虎娱乐等21家媒体综合评委为A-,CinemaScore2296名观众综评为A。
另一方面,在首映式之后的第二天,CinemaScore给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预测,他们认为《宿醉》的最终北美票房会超过2亿美元大关!
现在这会即便是有人大胆预测《宿醉》北美票房1亿5000万美元也没人信,但是CinemaScore却认为影片会拿下2亿3000万美元左右的北美票房。
“仅仅依靠一个打分你是没法预测一部影片的票房可以走多远的,”CinemaScore公司的发言人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你需要把诸多因素放在一块做一个综合比较,这些因素包括了影片级别、类型、观众分布,以及过去类似的电影类似的分数最终得到的票房等等。”
好莱坞每年总有一些电影是公映之前完全不被各方看好,甚至试映时被媒体和影评人口诛笔伐,但上映之后却能取得非常意外的票房,《宿醉》无疑会成为其中的一员。
首周末三天过后,之前试镜时受够了媒体和影评人抨击的塞斯-罗根和乔纳-希尔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宿醉》在3560家影院开映,周五首日票房竟然就达到1954万美元,首周末三天北美票房相加高达5488万美元,平均单馆票房超过15000美元,对于制作成本只有3000万美元左右的本片来说,票房简直是好到飞起。
“一部令人惊喜的电影”、“毫无新意的剧情与令人捧腹的对白”、“整个人陶醉在电影里难以自拔,各个桥段不断轮替在脑海”、“影片本身着实搞笑,不刻意做作,没无病呻吟,而是它的表现也让人惊喜”、“真是极大的满意!”……虽然媒体评价普遍保守,但观众给出的爆棚口碑已经说明了这部R级喜剧的必看之处。
观众的支持才是这部影片大爆的重要原因,当然谁也不能忽视,如今斯坦顿党徒具备了强大的市场号召力。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斯坦顿党徒带给影片的都是正面反响,有些人实在表现不佳,墨菲不幸成为了代表,还被影迷们疯狂吐槽。(未完待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