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90章 楚王殿下,这种事情,我哪里敢骗你?,大唐孽子,南山堂,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曲江池附近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池塘,这些地基本上是杜氏的土地。
作为和韦家并驾齐驱的京兆氏族,杜家在长安城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
要不是杜如晦这个扛把子病逝的比较早,今日的杜家甚至可以压过韦家。
先不看杜如晦本身多么牛,他的高祖杜秀,是北魏辅国将军;他的曾祖杜皎,北周仪同三司c武都太守;祖父杜徽,隋朝怀州长史c丰乡县侯;父亲杜吒,隋朝昌州长史,赠襄州刺史,还有各个叔伯兄弟,个个都不是省油灯。
可以说,杜如晦能显得那么牛,固然是有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原因,但是家庭背景也是重要原因。
不过,可惜的是下一代不怎么争气,不管是杜构还是杜荷,都是才华平平。
“大哥,今年池塘里的鱼已经开始售卖了,卖的可好了。”
杜构兴冲冲的从外面回来。
自从去年长安城开始流行吃登州运输而来的冰鲜鱼之后,长安城的勋贵们对鱼类产品的喜好程度就大大的提高。
而杜荷常年出没在各个酒肆之中,对这个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难得的英明了一把,让家族大力扩大了池塘里面养殖的各种鱼类。
如今,正是到了享受喜悦的时候了。
“是吗?好卖就行,我还担心一口气多挖了那么多池塘,到时候卖不出去就麻烦了呢。”
杜构松了口气,这两年,杜家的收入情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当初囤积精钢巨亏了一把,缓了好一阵才缓过来。
这收入不见上涨,而开销却是没有下降,杜构这个家族族长的压力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大哥,我的池塘是最靠近长安城的,其他人家哪怕是也养了鱼,长途运输到长安城里贩卖,也会出现大量死亡的情况。这活鱼和死鱼的价格,差距可是很大的,有哪个有钱人家会去买死鱼呢?”
杜荷为自己当初的决定暗暗欣喜,觉得自己总算是可以重新在家族里面昂起头来做人了。
“那就好,如今活鱼在长安城是越来越受欢迎,依靠着这些池塘,我们杜家以后就多了一块稳定的收入了。”
“是的,依我看,我们现在还可以多招募一些帮工,把池塘周边的一些水田也重新挖掘一下,扩大池塘的面积,明年再多养一些鱼。”
杜构不满足于现在的局面,觉得应该要趁热打铁,让养鱼业成为杜家的支柱产业。
杜荷生性比较保守,不过杜构的这个建议,怎么看都没什么问题,便同意了他的方案。
秋天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楚王府的几万亩水稻,再一次吸引了无数的眼光。
虽然之前的水稻丰收已经让有心人对南洋来的稻种有了新的认识,但是毕竟只是几百亩,很多人会觉得那只是精耕细作的结果。
但是如果几万亩的水稻都是高产,那怎么也不能用简单的精耕细作来解释了。
“陛下,西市的稻米,这几天价格上涨了一成。”
粮食的安全,关系着社稷稳定。
不管是什么时候,吃饱肚子都是最重要的事情。
所以西市的稻米价格只是上涨了一成,李忠就专门跟李世民说了。
“嗯?宽儿不是种了几万亩水稻,马上就要丰收了,按理说长安城的米价不是应该下降了吗?”
李世民有点搞不懂现在的情况了。
今天可是风调雨顺,大唐的各处都在扩建粮仓呢。
怎么稻米价格就上涨了呢?
“陛下,正因为楚王殿下府上种了几万亩的水稻,长安城的百姓们对稻米的关注就变得比往年高了很多。以前除了江南道来的人喜欢吃稻米,东西两市的稻米基本上都是卖给他们的。
但是现在很多原本不吃稻米的百姓,也喜欢买几斤回家尝一尝了。这你几斤,我几斤的,需求就大了,而长安城的稻米基本都是顺着大运河从江南运过来,今年的运输量和往年差不多,可是需求却是变多了,所以价格就上涨了。”
李忠知道李世民很关心粮价变动,所以也是好好的做了一番功课。
“还有这等事?”
李世民觉得有点无语。
什么时候楚王府的影响力这么大了?
“确实如此,属下准备确认过了,买稻米的基本都是普通百姓,并没有哪家勋贵囤积居奇。”七八中文最快~手机端:https:
囤积粮食,一定要在战争或者饥荒的时候才有效果,像现在这个年头
,根本就没有哪个勋贵会傻乎乎的去犯这个忌讳。
钱挣不到什么,却是惹来一身骚。
世家勋贵又不傻!
“算了,先不管它了。过几天楚王府的那些水稻应该也要收割了,你派人盯紧了,是不是产量真的那么高,要是还是如此,朕就真的要开始考虑宽儿提出的进一步开发江南道和山南道的事情了。”
石养最近很开心。
地里的水稻马上就可以收割了,虽然不知道最后的产量如何,但是看模样,绝对不差。
更让他意外的是,稻田里样子的草鱼和鲤鱼,如今也都长得很好,完全可以捕捞上来开卖了。
要不是稻子还没有收割,大家想让鱼儿多长点肉,好多卖点钱,早就有捕捞起来拿去卖了。
“老石,楚王府已经派人来通知了,明天开始可以收割水稻了,等着稻草割掉了,这鱼顶多还能再养个十天半月,到时候再不卖出去,估计就要掉膘了。”
石富如今也是喜悦并头疼着。
“这些鱼,当初放鱼苗的时候,楚王府的王管事可是说的很清楚的,一半的产出归王府所有,最应该担心怎么卖鱼的,应该是王管事吧?”
石养显然比自己的邻居要看的开。
当初李宽要求推广水稻和鱼共生的种植模式,几乎没有几个佃户是真心支持的。
也就是李宽表示降低半成的租子来抵扣挖掘鱼沟鱼坑的损失,并且所有的鱼苗由楚王府提供,这才让佃户们认真对应。
当然,代价就是所有产出的鱼,有一半都是属于楚王府。
这个比例,可是比地租的比例要高不少。
“楚王府家大业大,哪怕是这些鱼卖不出去,也损失的去呀。”
“话是这么说,其实我担心的反倒不是卖不出去。这一亩地放了一千多条鱼苗,成活的估摸着也有一千条,要把这么多的鱼活着运到长安城里贩卖,这才是麻烦。”
虽然石养一年也去不了几次西市,但是对于西市的鱼价倒也有几分了解。
正常的活草鱼,一斤卖个五文钱,一点问题都没有。
碰上逢年过节的时候,卖六七文钱的也有。但是要是这些鱼死了,那么价格就差不多要跌一半才有人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