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年少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三十八章 众行贿免,兴汉室,武陵年少时,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裴潜这时不再维持一副正经的样子,反而有些赖皮的说道:“臣岂敢欺瞒陛下?说句实话,臣家里有的书,石渠阁里都有没有的书,石渠阁里也有,有些篇幅甚至还不如陛下宫中的藏书保存完整。这样的书即便献上来,也只是显得多,对陛下来说,又有何益?”“好,你说两卷就两卷。”皇帝知道要他们把书全给吐出来是不可能的,除非像他现在这样拿刀架在卫氏的脖子上,只不过这种事代价太大,不可能每次都让他得手。他无奈的说道:“反正我也不会去你闻喜老家一卷卷的查。”
“若陛下要驾临寒舍,臣愿做箕帚之使。”裴潜一本正经的说道。
“说的是什么话?”皇帝被他说的话给逗乐了,他指着裴潜假意骂道:“我还想着让你多跟王辅亲近,好教他上进些,没料到你却越来越像他一样放肆了。”
裴潜立即低下了头,垂首做出一副聆听圣训的模样。
皇帝不轻不重的斥责完,又笑了会,这才收敛笑容,缓缓说道:“也难为蔡公煞费苦心。”
裴潜一愣,忍不住抬头看去,看见皇帝只身站在窗边,窗外是一片逐渐暗沉的天空,皇帝身上穿着的那件玄色燕服也似乎融进了如浓墨化开的夜色里。
想搭救卫氏的不仅是裴茂,还有蔡邕。
王粲与蔡邕交情深厚,两人更有一段救命之情,而蔡邕的女儿蔡昭姬嫁给了卫觊卫伯觎的弟弟卫仲道。虽然卫仲道早死,但两家恩义仍在,蔡邕这回无论是出于以往两家的交情,还是看在女儿夫家的关系上,都要伸出援手,因为救人也是救己。
卫氏若是颠覆,蔡邕就可能会受到牵连,而蔡邕背后又站着马日磾。此外,董承曾经也刻意拉拢过以卫觊等一干河东世族
可以说只要皇帝有意,卫氏能成为所有人的把柄,朝堂之上谁都有与袁绍勾结的嫌疑。
为了避免这个事件的影响扩大化、避免皇帝在平定战乱之后接机拿人开刀,救出卫氏,撇清嫌疑,是蔡邕以及他身后一干人急切要做的事。
皇帝这些天刻意做出的举动就是效仿光武皇帝,命手下将校每到一处必搜求典籍、查集图册,而很快,长安留守众人的表态通过奏疏的形式从长安送来了。
蔡邕与马日磾等人各上了两类奏疏,蔡邕等人的奏疏只字不提卫氏,而是对皇帝搜求典籍、尊重文教的行为表示赞同,愿意献上各家珍藏,以促成皇览的编撰至于是不是献上了全部,那就见仁见智了。
而马日磾、董承等三公的奏疏却是参劾范先等人,意见一致的支持皇帝动用重典、绝不姑息的行为。这等若是在保全卫氏的前提下,支持皇帝用酷烈的方式对河东那些中小豪强进行大规模清洗了。
两方人一唱一和,皇帝也一一作出了表态,以示有来有往:先是命新任秘书令荀悦收下各家献上的书籍,并诏侍中崔烈与秘书令荀悦、兰台令史蔡邕等人参与修撰汉记、皇览。
这是第一次小规模的献书运动,虽然其质量和数量并没有满足皇帝的要求,但皇帝相信此例一开,以后就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大规模的献书、搜书运动。
就在盖顺等人彻底克平各地乱兵游匪、王邑带人清查抄没各家财货田宅之后不久,负责审讯的河东督邮、守廷尉正杨沛与黄门侍郎毌丘兴联名上疏给范先、程银等主从各家正式判下罪行。这些人无不是被罚没家资、或死或流,但在这之中,卫觊、卫固因为及时自首告白,未曾真正参与叛乱,故而宽大处置,只将卫觊、卫固废为庶人。
大致解决了河东一团乱麻、稳定局势之后,皇帝便开始考虑起了另一个问题,也就是匈奴与袁绍之间的主次关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